医用疾控中心污水处理设备
医院污水是指医院(综合医院、专业病院及其他类型医院、血站)向自然环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医疗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为:病原体(寄生虫卵、病原菌、病菌等)、有机物、漂浮及悬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经处理的原污水总含菌总量达10^8个/ML以上。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反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并严重污染环境。
活性污泥工艺的优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污水适应性强,建设费用较低。活性污泥工艺的缺点是运行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分离效果不够理想。曝气池和二沉池设计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1997)有关规定;曝气池污泥负荷根据出水有机物和氨氮要求,需要时应满足硝化要求。
适用范围传统活性污泥法适用于800床以上水量较大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对于800床以下、水量较小的医院常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BR工艺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
SBR按周期循环运行,每个周期循环过程包括进水、反应(曝气)、沉淀、排放和待机五个工序。SBR单个周期的进水、反应、沉淀、排放和待机都是可以进行控制的。每个过程与特定的反应条件相联系(混合/静止,好氧/厌氧),这些反应条件促进污水物理和化学特性有选择的改变。
SBR工艺具有流程简单、管理方便、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较低、处理效果好及设备国产化程度高等优点。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采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有微生物的载体淹没在水中,曝气系统为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供氧。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微生物固定生长于生物填料上,克服了悬浮活性污泥易于流失的缺点,在反应器中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
疾控中心医用污水处理设备工艺特点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稳定。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较低。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
无机絮凝剂如果按分子量的大小分为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无机絮凝剂。
作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的有效补充,逐步在城镇居住社区、宾馆、旅游景区、新农村社区等领域广泛应用。
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污水受到粪便、传染性和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或造成伤害。污水中含有酸、碱、悬浮固体、BOD、COD和动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牙科、洗印和化验等产生污水含有重金属、剂、等,部分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性,危害人体健康并对有长远影响。同位素和诊断产生放射性污水。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中产生a-、β-和γ-放射性,在人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
污水处理设备原则
全控制原则。对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进行控制。减量化原则。严格内部卫生安全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内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严禁将的污水和污物随意弃置下水道。 就地处理原则。为防止污水输送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必须就地处理。 分类指导原则。根据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区差异对污水处理进行分类指导。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原则。考虑综合性和传染病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等方面应对突发件的能力。生态安全原则。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处理中副产物产生和控制中过高余氯,保护生态安全。
现在执行的《污水综合排放》(GB18466-2005),将污水按其受纳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等规定了相应的粪大肠杆菌群数和余氯,对COD、SS等理化指标无特别要求,只需达到要求相对较低的其他排污单位,且只给出余氯下限而无上限。
根据现行,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级别低,主要存在(1) 悬浮物浓度高,影响效果;(2)水质波动大,剂投加量难以控制;(3) 副产物产生量大,影响生态的安全;(4)余氯无上限,过多余氯危害生态安全等问题。
工艺选择原则
根据的规模、性质和处理污水排放去向,进行工艺选择。根据分类,分为传染病和综合。污水处理后排放去向分为自然水体和通过市政下水道城市污水处理厂两类。
污水处理所用工艺必须确保处理达标,主要采用的三种工艺有: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简易生化处理。
工艺选择原则为:
传染病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并需进行预处理。
处理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必须采用二级处理。
处理城市下水道(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推荐采用二级处理,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
地埋式一体化设备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物氧化法。水质设计参数也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质设计,按进水COD:200-300mg/l计,COD≤50mg/l计,共有六部分组成:(1)初沉池(2)氧化池(3)二沉池(4)池,装置(5)污泥池(6)风机房、风机组成。
(1)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之初沉池:一般初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2-0.3毫米/秒,沉淀下来的污泥用空气提至污泥池。(注:DSW0.5-5m3/h不设初沉池)
(2)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之氧化池:初沉后的水自流至池进行生化处理,池分为,总停留时间为4-6小时,填料为组合式填料,易结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积为160m2/m3,池气水比在12:1左右。(注:DSW0.5-5m3/h池为二级)
(3)水处理设备之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自二沉池,二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上升流速为0.1-0.15毫米/秒,排泥提至化粪池或污泥池。
(4)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之池:按规范(TJ14-74)为30分钟,若是污水,池可停留时间至1-1.5小时。采用固体氯片溶解的,装置能根据量的大小不断改变加药量,达到多多加药,少少加药的目的。需要其它装置可另行配制。(注:如用于工业污水或直排水,池与装置可以不要)
(5)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之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气至化粪池或污泥池内进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上清液回流至氧化池内进行再处理,消化后剩余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清理可用吸粪车从化粪池或污泥池的检查孔池底部进行抽吸后外运即可。
医用疾控中心污水处理设备